当前位置: 首页 >> 新传学子 >>
【暑期三下乡】青山清水乡村振兴,匠人匠心精神传承

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报告中的“工匠精神”,体现工匠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文化:一生痴绝处,梦听徽州音

“青山清水清泉,难得一方净土。徽俗徽建徽戏,自有千年古韵。”徽州的地理环境相对封闭,是一块名山秀水、文化浓厚之地,厚实的徽商经济基础,促成了徽州文化区域总体全面发展。而黄山市作为徽州文化的发祥地,是一个“盛产”能工巧匠的地方,新安工艺、新安画派、文房四宝……由这些精致“手艺”带动的徽州经济,处处透露着乡土人情,宗族情怀。其间,孕育出了让人感受到和谐温暖又精益求精的徽匠精神。深入黄山,不仅可以看到徽山徽水,还可以看到延续至今的农商文明。在这里,既有鱼梁古镇的一街市井,又有徽州古城的前朝遗迹。

黄山市板桥乡徐源村被誉为“安徽省山泉流水养鱼”之乡的原产地。走进徐源村,可以发现家家户户都有一口二十平方米左右的小鱼塘。“我们就是小小的十几个平方,都是十五六个平方,大的二十多个平方,每个鱼塘里的鱼都不少于五百斤。因为我们这里老祖宗聪明,利用石头砌鱼塘,石头缝里就有氧气进来,鱼就不会缺氧。”徐源村的山泉养鱼人胡成久告诉记者。

“石头缝里的空气”是徽州工匠的智慧,他们将这些技术完完整整地传承给后代。在这过程中,工匠的苦心钻研、前车之鉴对工匠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工匠之间经验的宗族共享情怀促使宗族共同富裕。久而久之,工匠也就成了工匠群。这就是工匠精神的本质,也是徽州山泉养鱼等传统生态养殖业风行一时且流誉至今的原因。

                                

政策:一纸昭天下,重现徽州韵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黄山市的板桥乡,当地政府通过对“小母牛”项目的争取,将每家每户的鱼塘统一登记后,统一发放扶持基金、鱼苗, 过三五年的成功养殖和售卖,徐源村主动将山泉养鱼的养殖技术扩大到整个板桥乡。在这个过程中,推动了“工匠精神”的发扬。
   
“国家关于这个渔家乐补助,如果需要建房、建标准间,它这个标准金就是30005000元的补贴。”胡成久告诉记者。可见,板桥乡政府除了通过相关政策来推动“工匠精神”之外,还利用“工匠精神”来打造黄山品牌、成就当地山泉流水养鱼的创新创业。同时,为了健全工匠精神社会弘扬机制和市场拓展机制,当地政府还成立了山泉养鱼合作社来统一管理、营销。在板桥,合作社严格对每家鱼塘进行管理,要求能上桌的泉水鱼的鱼龄最小底线是三岁,这不仅保证山泉养鱼品牌,也保证黄山品牌文化理念在不断走向新高度。

    “质量之魂,存于匠心。”在质量粗糙的快速消费品流行的今天,提高产品品质,培育中国工匠和知名品牌势在必行。而如今,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三农政策通过培养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质量人才,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区位:一方天井下,山水问君心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一战略,是中国政府首次将培养工匠精神提升到了国家层面。而工匠精神的树立更多的源于他们勇于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过程当中。

   神奇的大自然赋予了黄山市徐源村十分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雄美壮观的山水胜景。“像我们这里原始的鱼治病方法,老天爷也是公平的,我们这里像鱼腥草,也只有我们这个地方才能种,换到溪口去种,虽然能生长,但这个香气就没有了。”胡成久自信满满地说道。徐源村的鱼之所以能肉质鲜嫩、寿命长寿,和它生长的泉水密不可分。据中央电视台的实地检测,当地的水质含铁量高,因此,在这种环境下养出的鱼,含铁、含锌、含钙、含硒量都很高。除此之外,当地人的工匠精神的坚守与传承对鱼的口味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坚持打造山泉流水养鱼品牌,保证“没有三年的鱼不能上桌”,从而保证了当地的鱼的品牌质量。谈及山泉养鱼未来的发展,胡成久表示,“希望把一件小事做好,不想盲目扩大战线、我宁可产量小、也要质量好。”

    正因为徐源村当地的地理优势,串起了工匠山泉养鱼品牌化的发展,工匠精神,也是创造精神。徐源村通过对工匠精神的发展,将乡土情、家国志、中国梦融入其中,凭借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将工匠精神发扬光大。

                                    

生态:一潭绿水中,匠心永留存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发表演讲时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段话生动地反映了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

黄山市徐源村民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数百年来,聪明的村人巧妙利用山涧溪水,家家门前砌起小石潭,投放草鱼、鲤鱼等进行流水天然饲养。“敬业、精益、 专注、 创新”的工匠精神,在他们身上有了鲜明突出地体现。

“未来的规划还要发扬光大,就是要保持品牌,那您还是坚持用传统的一些方法,来保持它的原汁原味。”胡成久除了继承祖辈的传统手艺外,还通过品牌打造的方式提高传统技术的生命力,从而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了保障。直到现在,当地的村民依旧保持原始的生态环境将徐源村“山泉养鱼”品牌成功打造成全国一流品牌。

良好的生态环境的保哺育优质的工匠精神,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其实工匠有着更深远的意思。他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至今,他们依然采用传统的养殖方法,依据当地特有的生态环境,发展乡村振兴。

在黄山,徽州文化是徽匠精神的基础和动力,政策为徽匠精神做好保障、提供条件,区位是徽匠精神的独特优势,生态保护是工匠精神的初衷和归宿。而徽匠精神是整个中国工匠精神的缩影,回望中国历史,能工巧匠层出不穷。新时代在呼唤“工匠精神”,将“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每一个“工匠”祛除浮躁,弘扬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用这样的精神托起我们的中国梦,打出响当当的中国名片。  

当今时代,“工匠精神”“慢生活”的潮流,为生活带来了文化的仪式感,正如习近平所说:“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所以,今后应继续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培育更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文/2016级新闻学刘纤纤、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