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传学子 >>
【“新传先锋”风采录】王豪:“小我”女生的“豪气”大学路

      三年前,一个觉得自己不够豁达宽容,局限于“小我”的女生,为了能让自己看到更广大的世界,选择了新闻学,并在这门学科里一直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了三年。三年后,专业理论与社会实践并重。这个勤奋踏实的女生用行动告诉我们,从“小我”走向“大我”的路能有多远。

“闻见广则聪明辟,胜友之而学易成”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坐在教室右侧的第三排是一个连王豪自己都没在意的小习惯,“跟着老师的讲课节奏不时地点头”是班级同学对王豪的印象。哪怕是在大多数同学不以为然的公共课里,王豪也依旧保持着这样认真的学习态度。当谈及如何看待专业课和公共课的区别时,她认为对待一门课的态度不能单依靠是不是专业课、公共课来分,很多公共课的老师也很有趣,上课很用心,同样能给予你很多收获。对于她来说,如果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学习的过程也一样让自己感觉枯燥。于是她紧跟老师思路,从不同的老师身上汲取多样的经验,并从中获益匪浅。

      怎么去定义学习呢?这个善于思考的95后女孩有着自己的理解:“是只要在期末突击背一背专业课吗?或许不是,我觉得是尽可能地用心对待每一次作业,每一个课堂,然后真的有所收获,学习到东西”。

      “课上认真听每一节课,课下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期末认真对待每一场考试”是王豪最大的学习秘诀。“大三上的音视频制作课,一个成片只有几分钟,但是我们组拍摄的素材有时甚至要达到几百分钟、一千多分钟”。正是因为这样的努力,校一等、二等奖学金,荣芝奖学金,朱敬文奖学金,“三好学生标兵”等称号,这些别人拼尽力气想要奋力争取的东西,好像是伴随着每一次用心去做的“蠢”功夫,自动向这个女生走过来的奖励。

“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

      从班级团支书到马克思学习社策划部部长;从副班长到传媒电视台台长。一腔热血,多重身份。“收获最多的还是班级团支书吧”。谈及对自己大学生活影响最大的学生工作,王豪这样说道:“因为团支书主要是负责班建、团建,有些工作比较琐碎,但是真的很考验人的耐心。而且团支书是为班级做事,很多时候都跟同学们交流。在与人真诚地沟通交流时,你会觉得收获真的蛮多的”。

      谈到团支书工作,王豪印象最深的还是那次寝室民主生活会。也正是那一次,王豪真正看到了团支书工作的价值与意义。“之前我们寝室之间,可能大都是各自回自己的寝室、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并没有太多的交流”。但是经过这次活动,“玩了一些游戏、增加了交流,就感觉特别好,大家都很开心。”于是,来自三个不同寝室的十二个女生第一次敞开心扉,不同的性格却有着同样真挚的感情。

      像这样由王豪主持策划的活动还有很多:荧光夜跑、青春的N种可能性主题班会等。这个踏实善良的女生总是强调团支书工作给自己带来的成长,却并没有计较自己对这个集体的付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做新闻要把双脚深深地插进泥土里”,澳门永利yl6776副院长马梅曾经说道。而王豪也正是这样做了,生于城市长于城市的她却有着一股由家庭带来的乡愁。“父母都是生长于农村,而且对农村有着一种很深的感情。他们也会经常带我回去看看,跟我讲一讲家乡的变化。所以家庭就让我对农村有了一种向往”。

      除了家庭,新闻专业的学习更是让她与农村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大一下半学期去凤阳调研民俗文化中的工匠精神,到大二上半学期去南陵调研灾后重建;从大二寒假去六安参加乡村公益广告对乡村文化构建的影响调研,到大二下学期去舒城张母桥调研改革开放后家乡的发展、去黄山调研“小三线”建设。这个曾经自认为局限于“小我”的女孩真正地“将双脚插进泥土里”,一步一步地突破自己,慢慢地从“小我”中走出来。

      谈到社会实践,王豪始终忘不了大二的时候去调研南陵灾后重建的专业采风。在被水冲垮的泥泞田埂上,六个人扛着摄像机深一步浅一步地继续前行,只为了获得更有价值的材料。那些因为沾满泥泞的鞋子而被出租车司机和宾馆阿姨嫌弃的经历,也成为了王豪实践路上的珍贵回忆。

      也正是这些努力给王豪带来了令人羡慕的荣誉: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称号、“优秀教育札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家乡变迁”(校级)的社会实践调研评比一等奖等。其实践采写新闻作品也被刊登于人民网、澎湃网、凤凰网等新闻媒体,调研报告更是获得校级、省级奖项。

      这个被人称为“豪哥”的姑娘,直到现在很多时候依然觉得自己还是不能从“小我”中逃脱出来。但未来,她将还在自己的新闻道路上耕耘前行,成就“大我”的同时也以自己的新闻力量让周围的环境越来越好。(文/院团委学生会宣传部丁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