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传学子 >>
【暑期三下乡】灵山水街:溪水潺潺无岁月,青山隐隐有春秋

     清澈的灵金溪水顺着山势自西向东穿村而过,在一片散落着的白墙灰瓦的明清建筑群中,花岗岩石板铺墁的老街,贯穿整个村落。近百幢老宅依山面溪而建,鳞次栉比,从一条几米宽的的街道上生长开来,正如古人诗云“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

    在徽州里偏居一隅的乡村,放逐一条幽长静谧的古老街道,穿行其中,如同岁月数百年如一日地在这里踱出的方步,于脚底一寸寸地丈量时光,慢条斯理且悄无生息。在淙淙流淌的年岁里,灵山水街走过人群息壤,见证喧闹繁华,依然巍然不动地守望着世世代代的灵山人。

八街九陌,天上人间

       灵山,古称灵阳,建村有1000余年,现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灵山村山谷沿溪建有一条凤凰街,民间誉称“天上的水街”。整条街道就地取材,用清一色花岗岩石板铺就,东宽西窄,且临溪一端突出一二尺,悬空在水面上,村民临溪而居。许国有咏灵山诗:“两典一街楼,三十六洞桥。十里海棠五里桂,万杆翠竹千株松。”

       “水口是一个地方的标志”,沿着水街逆流而上,81岁老教师方大金介绍了关于灵山的历史遗迹,“70年代以前灵山水口在整个黄山都是有名的,那时候这里两岸临溪建有的石质栏杆还没倒,文昌阁也没有倾圮。”

       灵山水口在村南。源出灵金山,顺着山势从上游奔腾蜿蜒而下的灵金河穿村而过,至娘娘庙,天尊阁处,呈“S”形。说起关于灵山的历史记忆,方大金如数家珍,“这里呈‘S’形,河面稍宽,曲水水流缓慢,有聚财之意。”灵金河绕弯流出灵阳桥口,东流入新安江支流丰乐河。

       建在水口处的明清古建筑布满包浆的拙朴和凝重,残存的古木横梁与壁画还停留在岁月深处,显露出一种充满时光温存的旧气,满覆光阴的履痕。气势宏伟的天尊阁两侧建有庙殿,从左至右依次是娘娘庙、文昌阁、五福庙、五福亭,以及与之相望的翰苑牌坊。2012年灵山水口古建筑群被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的古建筑虽然已不复当年的光鲜华丽,却仍有着自身的朴实庄重和持重内涵,古旧的气息并非已与时代疏远,表面的斑驳和沧桑蕴含的都是一些触手可及的民俗与世情。说到天尊阁,方大金也跟作者提起了雷祖庙会,“解放前,这里有庙会,庙会的时候是最热闹的,摩肩接踵,‘六月到灵金山看磷火’,这也是古徽州的一大盛事。庙会延续了500多年,解放后庙会就没有了,因为这属于封建迷信。”庙会始于明朝洪武乙丑年(1385),性道公为报答雷祖在烈山显赫搭救之恩,定于每年六月廿四设醮酬恩。庙会期间,凡来灵山朝拜的香客、生意人、游客必须茹素,否则会遭到菩萨的惩罚,人会生病,货会卖不掉。据清翰林许承尧(唐模人)所著的《歙事闲谭》记载:“徽州灵山,供雷祖极灵。每年六月廿四,香客络绎于道,山顶村民百余家,皆好善布施,客民食宿不取值。家中置茶具,人人饮不禁。”灵雷祖画像1951年从名世堂梁上取下来,几经辗转现存安徽省博物馆。

       “以前这里人来人往,你看这里的街道,它是一块块花岗岩石板,仔细看它是凹下去的,足以见得以前的热闹。”

流水无痕,东隅已逝

       离开水口踩着花岗岩石板的老街往东走,沿街明清风格的古建筑争相涌入眼帘,大门紧闭,行人几许,昔日的繁华掩映在如今的静默中。

       来到水口旁边的客栈“天尊阁驿站”,老板孙飞来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六十多年。“父母都是农民,我也是,没想过出去。我们这一代都这样。”七年前灵山开始举办油菜花摄影节,游客为这个远离城市的村落带来了一点活力。孙飞来趁着热潮开了一家客栈,“油菜花开的时候人很多,平时人不多。”在他看来,其他地方都发展得越来越好,灵山若停滞不前就是退步,“上面有两家农家乐已经关门了。”

       水街中心,是一幢清代中期民居,座东朝西临溪,三间三进砖木结构民房。“我们家这房子已经三百年了,这里保存这么好的老房子不多了。”房子的女主人方光琴说。“我也已经63岁了,从小到大都生活在灵山,这里这么多年好像都是一个样子。”方光琴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子女都在城里,她现在主要就是为工作的子女带孩子,“我家老伴平日里编些簸箕,也挣不了多少钱,现在老了都是靠子女,好在他们都很有出息。”

       往街道深处走,在折角处,隐藏着一口古井,大家都称它为“观音泉”。方状的井圈是用几块巨石拼凿而成的,井台约十平方米,石块铺筑。井眼为靠壁山泉,泉出丰山麓,清浅干冽,依稀可辨湿淋淋的水气泼洒出的一种古典气息。泉水清澈见底,常年水位不变,水质甘甜宜人,方大金说用观音泉的水沏的茶水特别香醇,“以前有许多人来这里挑水回去,现在也没有了。”泉旁有座观音庙,现已倒塌,只余一坯黄土静静守候着世代的更迭。

修旧如旧,步履不停

       正午的阳光闷热而潮湿,空气中氤氲着香甜的水汽。阳光洒在布满沧桑的屋脊上,在明晃晃的阳光映射下,水街一半明亮一半阴凉。用旁观者的眼光打量着周遭的一切,让思绪远游回望过去曾发生的故事,巷口远处探出一些细微的动静,把一种远去的繁盛衍生并通过这声响延伸到灵山的现在。

       娘娘庙旁有明朝嘉靖冠带医官方子良从宫廷带来种植的苦丁茶树,离五福亭不远的择罗山上有粗大参天的择树,而这两棵树在2003年夏季夜晚被龙卷风刮倒了,孙飞来说:“几百年来这里的人都在这两棵树下长大,可惜了。”他表示非常希望政府能对村落里古老的事物进行良好的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孙飞来对这片土地满怀热爱,“眼光要放远一点,馒头总会有的,守住当下就是将来的幸福。”

       从2003年到如今,政府已经前前后后投入了几百万修缮古祠堂、古亭、古庙、古民居乃至老街的石板。“庙宇等古建筑基本都得到了保护和修复,村里的石板路常年都会整修,积极农村我们做的还可以。”老教师方大金对于灵山的古建筑保护仍抱有乐观态度,“我们做历史文化名城,开发挖掘旅游资源,也是在保护中建设。”(文/张俊芳 图/李梦琦 钱浩 左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