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传学子 >>
【新传先锋“三下乡”】寻迹晨钟暮鼓里的工匠精神——赴凤阳实践队“承匠心传中国魂”专题采摄启动

       7月6日上午,澳门永利官网赴凤阳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正式启动“承匠心传中国魂”系列报道。团队全天候行走在凤阳古城的大街小巷,先后拜访凤画传承人涂维良、张维武、吴文军和凤阳花鼓表演艺术家肖庆红等人,细致了解凤阳民间艺术的发展流派和传承现状。凤阳凤画具有“蛇头、龟背、鹰嘴、鹤腿、如意冠、九尾十八翅”的民间艺术风格和陈式。技法细腻,题材喜庆,深为广大群众喜爱。凤阳花鼓属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形式是边舞边歌,是根植于凤阳汉族民间的戏曲艺术瑰宝,属凤阳“三花”之一。

   

      团队一行首先来到凤画大师涂维良老先生家中,走进涂老的书房,东西二侧墙面上悬挂着各式各样的凤画,手法之细腻,线条之清晰,为大家所惊叹。据涂维良自己介绍:90年代时,他在传统范式的基础进行一番创新,发展出花凤、黑凤、白凤兰凤等近百种款式。交流中,涂维良还现身说法,手握画笔一笔笔点染牡丹花花瓣的色彩,浓淡对比之间,透露出“三矾九染”技法的神秘。临别之际,他还赠予团队队员作品画册合集,并寄语我们:“希望新一代年轻人能将这种传统艺术继承创新,发扬光大。”

       离开涂维良先生家,团队一行直奔凤阳县文化馆,凤阳花鼓传承人肖庆红老师正在等待着队员们的到来。肖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凤阳花鼓的表演技巧:“右手拿着鼓条,像拿筷子一样,只不过将两根手指放在中间,手指微微弯曲,均匀摆动,才能敲好花鼓。”两根细细的鼓条看似不起眼,实则大有学问。谈论中,我们感受到传承发展花鼓对于肖庆红来说是职责所在,更是情深意重。 “我现在在老年大学、安徽科技学院、燃灯小学教大家跳花鼓,老中青都会!”极高的融合性、易学有趣的特点使得花鼓成为凤阳老百姓人人热爱的接地气的民间艺术。经过历史的变迁,凤阳花鼓从一种以说唱为主的乞讨象征到现在已经演变为级歌、舞、曲艺、打击乐为一体的汉族民间表演艺术。

      下午3时左右,队员们来到凤阳凤画传承人张维武的画室。从凤画的历史起源到绘画工序再到绘画技巧,张老师一一向大家细致解说。队员们边听边记录,并不时和张老师交流。一问一答中,我们了解到他与凤画的故事。张老师画凤画是出于幼年时代的兴趣爱好工作后由于企业改制他被迫下岗,适逢凤阳风画被列入“非遗”名录,自此画凤画变成了张维武养家糊口的手段。一路走来,有过喜悦,也有过艰辛,但张维武还是坚持下来了。谈到凤画未来的发展,张维武觉得这不仅需要凤画匠人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政府和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唯美的艺术永不过时”,张维武说,在传承凤画时,他也在创新,但原汁原味的东西他 还是要保留下来。

 

       现年87岁的吴文军老人从艺65年,画凤半个世纪,是凤阳地区凤画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多以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又吸纳凤阳明皇陵石刻石雕的艺术特色,呈现出“得古法,出新意”的特点。团队一行最后来到绿意掩映的吴老家中时,院落中悬挂的一幅幅凤画立即吸引了大家的注意。题材多涉及澳门回归、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历史事件,把凤画赋予了时代精神内涵。吴文军的凤画被誉为“情感凤画”,队员们注意画中凤凰眼部的精心点染,吴老向我们介绍道:“凤画的神韵在于眼睛,我借鉴京剧花旦彩妆技艺点染凤凰的‘美人眼’,与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的手法有相通之处。”队员们在聆听的同时深刻感悟了这位老画家的家国情怀和匠人风貌。

      无论是凤阳凤画,还是凤阳花鼓戏都是凤阳古城六百年历史风貌的活化石,更是凤阳民间艺术大观园的缩影。接下来的日子里,团队一行还将继续行走,去拜访凤阳民歌演唱家、凤阳花鼓灯表演团队、凤阳花鼓制作工匠等,并亲身参与到各类民间艺术中勾勒匠人群像,承继匠人精神。(文/图  赴凤阳暑期实践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