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年过去,踏上吴敬梓家乡全椒,探寻儒林文化遗存,折服的是文化的力量。为深刻解读吴敬梓笔下的儒林文化,对吴敬梓的生平遭际、思想变化,以及他的文化创造等诸多方面做一番综合地考察分析,我们全体成员来到全椒儒林文化老人项东升的家中,与老人亲密接触,交流贯穿古今的儒林文化。
项东升老人是安徽著名的“文学名士”,是现任全椒奎光书院院长,也是著名的文化志愿者。7月13日上午,酷暑当头,今天的采访行程让大家心中充满期待。驱车十多公里,我们一行来到襄河岸边的一所校舍旁,老人所居之所与菁菁校园为邻,走过一段窄窄的旧巷,我们来到了老人所住的院落,院落很小,陈设极其简单,老人家早已在门口等待着我们的到来。对于这位素未谋面的老人,他慈祥的笑容,谦逊的态度让我们十分感动与温暖,老人招手示意我们进屋。82岁的项老依然身体健朗,精神抖擞,看起来心情朗润,满腹学识却依旧待人谦卑有礼。进屋后,项爷爷与老伴热情的招呼着让我们坐下。两位老人生活极其简朴,屋内装帧无华,布置十分陈旧,只有一张书桌和两只单人沙发,十分适合读书修身,房间里最显眼的就是项老书桌一侧的足有2米多高的木制书柜,书柜上整齐的放着各类藏书典籍,其中以诗词类的传统国学居多,书桌另一侧挂满了老人所获的各种奖章锦旗。书桌上放着老人与家人及友人的合影,有些年代已久,其珍贵不言而喻。
老人期颐之年,人淡如菊,自退休以来项老夫妇就一直闲居在此。项老对我们的来访表现出极大地热情,这位鹤发老人面庞清瘦却精神矍铄,作为一名传道授业,一生从文从教的资深师表,老人对于当今的儒林文化传承与吴学研究给出了中肯的意见与想法,其理念的前瞻性与独到性让我们不得不钦佩这位儒林大家。从儒林文化的发轫到其扬名中外,项老言传身教,旁征博引的指出了当下人们对于儒林文化与吴学研究中的谬误,老人治学通古今之变,他列举了不同的人对于儒林文化不同的见解,鲁迅认为:《儒林外史》是一部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作品,其中传达了反对八股文,反对科举制的思想;而在《闲斋老人序》中,《儒林外史》被认为是一部反对功名利禄的小说;南开大学著名吴学研究者宁宗一曾提出:《儒林外史》是对中国封建文化的讽刺。项老自1996年退休之后,于2001年开始和著名学者李汉秋先生一起合著书籍,并出版于中华书局之中国古典文学丛书。项老意味深长的引用大师钱学森的话,指出当代教育体系之弊端,提出物质好传承,精神难传承的观点。
吴敬梓一生著作等身,相关作品还有《文木山访集》,文木山访史说》。此外,项老还把《儒林外史》与《水浒传》、《三国演义》作了比较,他指出要把《儒林外史》翻拍成影视剧的难度之大,内容之深。在从教研究的几十年生涯中,项老历经跌宕起伏,上世纪90年代,全椒当地成立了书法协会,项老受到邀请,让人吃惊的是他坚持三不原则:不收费、不接受请客、不接受送礼,无偿的为学生们教授儒林文化知识。多年来老人始终秉承以普及传统国学文化为使命,切不可让文化出现断层现象,谈到这里,老人眼中饱含深情,尤为激动!
采访过程中大家畅所欲言,十分愉快。从教治学近半个世纪,从项老坚定沧桑的眼神中我读到这位处于人生暮年的师表大家严谨治学,甘于清贫的人生追求,多年里他坚守着讲台,守护并身体力行的传承着儒林文化,面对人群的掌声与簇拥,站在国学至高点的他依然自甘清苦,超然淡泊,为理想而孜孜以求,这不仅是源于他对国学经典的热爱,更是他对儒林文化传承的责任。他是当仁不让的“儒林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