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传学子 >>
难忘的岁月,无悔的选择

    50年前,她选择离开家乡来到这片陌生的土地,;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让她勇往直前,义无反顾;50年后,她选择放弃回到家乡的机会留在这里,陪伴着丈夫,帮助他完成毕生的梦想,同时也成就一个圆满的自己。回首过去,往事历历,从选择来到黄山茶林场,到受到文化大革命的迫害,再到选择放弃回家的机会留在黄山,每一次不悔的抉择铸就了一名老知青的钢筋铁骨。

不悔青春:用坚强肩负梦想

    69岁的吴一珍是目前留在黄山茶林场生活的唯一一个上海知青了。一头中短长度的梨花头,用一个精致的发卡别在耳后,方方的脸型,戴着金丝眼睛,俨然一副知识女青年的模样。可是每当说到当年的知青时光,老人总是会变得激动异常,浓浓的上海腔抒发着老人心中难以抹平的伤痛。回想起当年选择来到黄山茶林场下乡时的情形,吴一珍老人总是会说到这样一句话,“弓既然举起,就要射出有利一箭;船既然开启,就要乘风破浪向前”。这是当年在吴一珍上初中的时候,她的老师告诉她的。也许是因为家庭政治身份不纯洁,养父是国名党官员的关系,吴一珍在上学时就受到了当时政治大环境的迫害。在这时,老师一句激励的话便成为了吴一珍心中坚定的信念,就是怀着这种信念,初中刚毕业的吴一珍就踏上了去黄山茶林场的路途。“那时候我们来的时候都是很激动地,抱着一种为国家做点贡献的心情,即使是吃点苦我们也是愿意的。”说到这句话时,老人家是自豪的,坚定的眼神和微微涨红的脸庞,仿佛还能看到当年那个为了心中的梦想和信念义无反顾的少年。“我们到达铜陵后没有车可以到黄山,就只能做那种用运猪的,运牛的木板打起来的小车,但那时我们一点都不觉得苦,反而一路上唱着歌,笑着到了茶林场这里。”

    十三四的年纪,花样般的年华,就这样被一辆辆小车运到了大山的深处,投入到了祖国建设的洪流中去。来到这里后的一切完全超出了吴一珍和其他上海知青们的想象。“如画”的风景竟成了荒山树林,“良好”的居住环境只不过是一间破旧的危房,一年的工作期限变成了永无止境的辛勤劳作。高大的山石,万丈的悬崖,可怕的山蚂蝗……所有的一切都让这条知青路变得坎坷和渺茫。然而在我们现在看来无法忍受的一切都是当年知青眼中都是人生的炼金石。她们无私奉献,勇往直前,誓要为祖国的建设付出所有的精力和青春。选择来到这里,无论多苦多累都是他们不悔的抉择,就像吴一珍老人所说的,来到这里,我不后悔,在这里辛苦干活我也不后悔,因为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正是因为这份选择,他们用坚强肩负起了他们的梦想和希望。

不悔岁月:用善良守护良知

    驾车行驶在“11-8”公路上,不到4米宽的公路曲折难行。左边是高大坚硬的山石,右边即是万丈悬崖。路旁的巴茅草肆意地生长,占据着公路的大半边。险峻的道路即使是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依然让人心有余悸。回想当年,知青们在修建这条公路时付出了令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而凌驾于这种身体上的痛苦之上的是对于精神的折磨。1966年文革的风潮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来了。贴大字报,开会批斗,强制干活……本来政治身份就不单纯的吴一珍,更因为她正直的性格和不愿向恶势力屈服的倔强而度过了一段艰难的岁月。用老人的话说那是她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光。而她的第一个孩子也是在这无尽的迫害中离开了她。也许正是这件事坚定了吴一珍逃跑的决心,同时也背负了十年的逃亡生涯。时光荏苒,如今那段灰暗的岁月已经过去,回忆过去老人对于当年的选择并不后悔。“就算是到现在我还是这样,只要我觉得我没有错,我就绝不会屈服。”

    也许就是这样坚强不屈的性格让吴一珍在那样的时期挺了过来,并且承担着身为队长的职责,保护着受到迫害的知青姐妹们。那是她们九队一名同样被迫害的女知青,因为忍受不住压力便想到自杀,被吴一珍发现后通过引起他人注意的方式打消了她自杀的念头。可以看出,即使是现在吴奶奶提起这件事依旧很自豪。“当时真的很惨,但我从没有害过人,反而救过人,我就觉得值得了。”正是因为这段经历,让吴奶奶即使在如此黑暗的时期,也可以用自己的正直做到生有所值,无悔岁月!

不悔人生:用信念成就自我

    “只有吃过苦的人才知道什么是天明,什么是太阳的温暖。”穿过街道旁的一道拱门,就可以看到远处青山下,一栋栋普通的居民楼。吴一珍的家就住在这里。门前几株小南瓜,小番茄都是吴一珍晚年的情趣。大山里的空气在下过一场雨后显得格外清新。滴落在小番茄上还未蒸发的露珠晶莹剔透,红润的光泽显示出老人平时对它们细心地照顾。现在的吴一珍和她的丈夫过着幸福的生活,仿佛乌云过后的彩虹,绚烂,多彩。可是当年的他们也曾有过十分艰苦的岁月。在吴一珍和她的丈夫结婚之前,对吴一珍的批斗就已经开始了,可是这一切对于远在太平县教书的王先生来说并不知情。直到有一次,一位王先生曾经帮助过的孩子的家长将吴一珍在这里遭遇到的一切通过写信的方式告诉了他,他才急急忙忙地赶来。但一切都已经来不及,在无尽的打压中,他们失去了他们第一个孩子。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的影响再加上丈夫的鼓励,才坚定了吴一珍逃离这个魔窟的决心。之后的十年,吴一珍和她的丈夫一直相濡以沫,相依为命。感情就是这样在时光中一步步变得坚韧,变得神圣。伴随着知青下乡运动的结束,吴一珍也得到了可以回到上海的机会。可是当时刚刚搬迁校区的丈夫想要完成他长久以来的梦想——在当地建立一套完整的教育系统。为了帮助丈夫实现这个伟大而崇高的理想,吴一珍毅然决然地选择留下来,留在黄山茶林场,这既是为了帮助她的丈夫成就一份梦想,也是为了成就一个家庭的美满。现在的老两口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幸福生活。没事就种种花草,养养鸡鸭,时不时到上海和当年的知青朋友们聚一聚。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有时候幸福就是这样,只有得来不易才会倍加珍惜。对于当年留下来的决定,吴一珍从不后悔“他就是我,我就是他,我们是一体的,成就了他也就成就了我。”

    作为中国建设过程中的中坚力量,知青是一群不可忽视的群体。他们放弃了自己成就了社会。重走知青路,那条著名的“11-8”公路虽然已被铺上水泥,但依然蜿蜒曲折,道路两旁一棵棵笔直的杉树,一片片茂密的竹林,一座座碧绿的茶山……无一不深埋着当年知青们在这里挥洒过的青春和汗水。黄山茶林场,这个被深深打上知青标记的大山,就这样静静地伫立在那里,见证着时代的沧桑巨变,见证着知青这批中国脊梁的没落和新一批脊梁的崛起,见证着中国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下走向更好地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