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9日上午,传媒学院赴芜湖特教新媒体暑期调研团队来到芜湖培智学校,校园墙壁上随处张贴着彩笔画与剪纸,这些作品都是来自这所学校中的一群特殊的孩子。
芜湖市培智学校创建于1986年,前身为普通学校附设的“智障儿童辅读班”,1994年正式命名为“芜湖市培智学校”,隶属于芜湖市教育局。2012年3月学校被选定为省民生工程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定点康复机构,承担智力落后儿童和孤独症儿童两项抢救性康复项目训练任务。2013年5月经市教育局同意成立学前康复部——风信子儿童康复中心。学校由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延伸到学前教育阶段。
初见面 含羞抬首露笑颜
队员们由张老师带领进入教学楼一楼的阶梯教室,随后11名特殊儿童在老师带领下出现在我们眼前。这些孩子安静乖巧地坐着,偶尔抬头看着眼前穿着橙色衣服的队员。阶梯教室里光线昏暗,当老师请其中一名孩子开灯时,其他孩子也都赶忙起身,抢着开灯。在老师与队员的鼓励下,孩子们褪去之前的羞涩,清晰响亮地说出了自己的名字,老师介绍说,其中一位小女孩能够演奏电子琴,而有几名男生更是学校中的体育健将,这些孩子听到时都笑着看向我们,小女孩捂住嘴笑眯了眼睛。
同游园 唱歌运动展活力
队员提议由同学们带领大家参观校园并一起玩耍。首先来到的是学校的田径场,11名孩子中一位21岁身着粉色衣服的女孩活泼开朗, 开心地笑着想要跑步,于是大家一起在起跑线上摆好姿势准备,队员李泽召说着“预备”,“跑”字还未出口,她就已经冲了出去,回头笑着,露出几颗洁白的牙齿。
接着我们进入教学楼中,有的孩子扯着队员的衣服兴奋地带领队员进入不同的教室,有的孩子沉默地注视着眼前的人们,时不时地露出笑容。在一间小教室中,橱窗里展示着这里的同学的美术作品,有图画、有拼图、有贴纸,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你的名字叫什么呀?可以在黑板上写下你的名字么?”副队长鲍凌峰弯着腰微笑着问一个小男孩,小男孩昂起头看了眼说话的大哥哥,而后拿起粉笔一边写一边说道:“我叫赵先雨。”队员和孩子都在黑板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一笔一划,格外认真。
教室里,身穿红色球衣的男孩是不是地看着负责摄影的队员宋学飞,似乎对于他手中的黑色“大炮筒”很好奇,总时不时地走到宋学飞身边。宋学飞注意到后,取下数码单反的背带,将其套在男孩脖子上:“我来教你用好不好?”男孩紧盯着手中的相机,点了点头。宋学飞手把手地教了起来,“先看这里,看哪里好看,我们要拍哪儿,然后按这里”男孩一言不发地听着,随后捧着相机,在教室中对着不同角度拍起来,当他的镜头对准电子琴女孩时,女孩伸出两根手指,笑着比划出“yeah”的手势。
“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一阵阵歌声回荡在教室中、走廊里,孩子们或跟着唱起来,或拍着手摇晃着脑袋,用他们的肢体语言向人们诉说着内心的感受。
暂别离 明朝重聚再调研
参观校园并与同学们度过一段美好时光后,离别的时刻最终到来。看着这些洋溢着纯真笑脸的孩子,队员们依依不舍地与他们一一作别。“再见哦,明天姐姐还会来的,明天我们再一起玩,好吗?”一位队员半蹲着握着一个女孩的手,女孩一听到哥哥姐姐明天还会来,原本没有表情的脸生动起来,兴奋地蹦蹦跳跳着说道:“好的!”
据悉,本团队将于6月30日再次前往芜湖市培智学校对于学校、老师、家长等进行深入调查与访问。(通讯员:邵牧艺、王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