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传学子 >>
【暑期三下乡】山核桃:从果实到零食的蜕变

      在7月这个夏日炎炎、夏水汤汤的季节,皖、浙交界处的山核桃树上挂满了稚嫩的棕青色的小核桃,宁国则正处于皖、浙交界处,是山核桃的盛产地,这里的山核桃在南北方市场上久负盛名。山核桃树木是宁国特色经济林种,种植山核桃是山里人养家致富的一条重要渠道,人们亲切地称它为“小宁果”。

种植:一方水土,养一方果

      仙霞镇位于宁国市东南部,天目山北麓,东与浙江省安吉县章村镇、杭州市临安区交界。在这方土地上,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可不是普通的地,是长着“致富果”的山间林地。村民们说这里的山核桃有它的特殊之处,核桃肥厚饱满,桃籽大而壳薄,含油量高,产生这些特质的原因归根于特殊的地形和气候。天目山区内温暖湿润、直射光照弱,散射光照强,夏天酷暑,冬天严寒,昼夜温差大等典型的山区小气候条件造就了声名远扬的山核桃。山核桃妙就妙在天目山的优越的生态环境。

      盘樟村村委会委员汪爱萍告诉记者,村民的核桃苗最初是购买而来,之后自己利用山核桃果培育,精选出好苗栽种到自家山头。从栽种到结果一般需要8年,盛产则需要15年左右。在种植山核桃的过程中,村民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山核桃虽无需如花卉果蔬那般精心护理,固定时间的施肥、打药、除虫、除草等措施还是不可或缺的,否则,核桃难以坐果、保果,将严重影响它的产量与品质。如若山核桃花开季遇雨水天气,产量同样会减少,品质也会受损。可变与不可变的因素共同制约着山核桃的收成。

      待白露时节到,村民们便摇杆而起,撸起袖子上山打核桃。颗颗山核桃从高处纷然落下,犹如一场从天而降的核桃雨,场面异常壮观。盘樟村村民谢明亮说:“种山核桃眼光要长远一点。”山核桃的成长经历着漫长的过程,前10年左右都无任何回报,一旦结了果,每年都会带来一笔不小的收益,多则可达几十万元。山核桃成了人们的“摇钱树”,村子里种植山核桃的村民大多都住着小洋房,开着小轿车。

收购:一山之核,汇聚一堂

      “双抢”是盛传于当地村民之间的一词,特别是在每年山核桃采收季,它总是被提上议程。何谓“双抢”?一为抢收,二为抢卖。村民在8-10天内把整山的核桃全部打落,紧着售卖出去,因为核桃积存下来,其价值就会大大折扣。刚从山头上打下来的新鲜山核桃,当地人管这种没经过任何加工的山核桃叫做“蒲”。此时的山核桃人仍穿着棕青色的外衣,这件衣服并非能够轻易脱去,没有专门的脱蒲机器是办不到大规模脱“衣”。

      树上、树下身影不断,除了采收的村民一直守着山核桃,收购商们在这一时期也是忙得焦头烂额,因为他们需要“抢收”。村民山核桃的主要销售渠道就是卖给收购商,收购商将村子里零散的山核桃集中起来,统一销售给加工企业,他们则从中间抽取一定的手续费。据了解,每年山核桃蒲的收购价格随着产量的变化而波动,产量多少定价格,在没有存货的情况下收购价格相对明朗,近几年的平均价格对比下来,一般在4-5元一斤。如果去年山核桃有积压,今年的收购价格将会偏低一点。

      “部分村民家中拥有小型脱蒲机器,老百姓方便的话就用机器脱一下,经过脱蒲的山核桃价格一般在每斤25元左右,高的时候每斤30元左右。”收购商邵志祥说。与当地的竹笋相比,山核桃的种植前景比较可观,鲜竹笋的价格每斤只有8毛钱左右。茂盛食品有限公司老板杨胜斌告诉记者,八十年代时,竹笋就保持在这一价格,经过30多年的经济发展,物价普遍上涨,而它的价格并没有发生较大波动。鲜核桃可大有不同,它的价格从几毛涨到了几块。

产销:一副新装,走入市场

      “我们这里的山核桃主要用于生产原料。”村民负责种植,收购商负责一次销售,加工企业负责生产加工和二次销售。仙霞镇好一点食品有限公司主要加工山核桃、腰果和竹笋,工厂厂长黄大庆说:“我们每年的加工产量平均在30-40万斤,我们把山核桃制成手剥核桃和山核桃仁,销往全国各地。”

      记者了解到,山核桃蒲壳的碱性极强,在脱蒲过程中产生带有刺激性的污水,如果流入河道水体中,可把鱼虾毒死,若不慎进入饮水源中,人体健康则会受到潜在威胁。作为宁国山核桃主产区之一的仙霞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在政府的引导和帮助下,各村设立蒲壳堆放点,加工企业配置污水处理设备,以破解山核桃蒲壳处理难题。

      随着人们对高品质生活追求的提升,对食品营养价值重视度的提高,山核桃以其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口感风味,逐渐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高档坚果。近年来,通过三只松鼠、詹氏等坚果类食品有限公司的销量可总结出,山核桃较有发展前景。就仙霞镇山核桃而言,找准市场定位,摸清市场需求,结合地方特色生产出高品质的核桃,其知名度方可大幅提升。

      山核桃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一条支柱产业,加快山核桃产业的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山核桃品牌,是现阶段的重要任务。山核桃的发展必须按照“三产融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提升品牌的”的要求,提升规模化生产、生态化经营、标准化管理和品牌化营销水平。(文/丽敏 图/叶俏薇 张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