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媒视界 >>
传媒视界(323)刘杰故事汇:头版头条的写作艺术

2024年3月15日晚七点,我校特聘教授、人民日报安徽分社原社长、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刘杰老师于行知楼2010307为2022级新闻学子开展系列故事汇讲座第三讲。刘杰围绕“做时代的观察者”这一主题,结合在《人民日报》的新闻实践,涉及改革、创新、环境、生态建设和美好生活等等问题,阐述记者如何站在更高位置上发现问题、研究问题,采写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做真正有用的新闻,发挥更大影响。

讲座伊始,刘杰引用约瑟夫·普利策所言:“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展开对记者“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力的思考,概括性提出“四力发力,瞭望、观察、审视,发声,或警告或倡导,做重大而有用的新闻”的命题。

随后,刘杰从“文出深意贵打通”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安徽小水利打通“最后一公里”》一文如何成为《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为同学们总结归纳了“三要”:一要拿捏好,二要开对方,三要加甘草。找症结,可借鉴,有读头,才能做好有深度的新闻。

提及“讲出乡村故事好味道”,刘杰强调,学新闻就是学会讲故事,讲故事是学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必修课,而且好故事要一遍又一遍地发掘。他指出讲故事要注重贴近性、互动性、引申性。此外,还要多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高超演讲艺术,讲好乡村故事,讲好新闻故事,使更多新闻报道都有好味道。

在“贴心把脉话医改”方面,刘杰表示,从顺口溜里可以品味出百姓苦衷——看病难,看病贵。在小康路上新闻记者应该是百姓疾苦的把脉者,贴心把脉,牢记“望闻问切”,做到望脸色、闻声音、问难处、切脉象。

“创新是经济动力源也是新闻原动力。”刘杰社长这样说道。他以2011-11-21报眼《安徽有个“合芜蚌”》为例,谈到一个好标题余音绕梁多年不绝,有力地论证了“创新是新闻报道出新出彩的法宝”这一说法。同时,他还提醒同学们创新不会一蹴而就,须持续发力,一路前行,才能不断出新出彩,新闻报道亦然。

记着怎样成为一个好的观察者?怎样为社会问题找到改革办法,进行亮点报道?刘杰提出,着眼“通病”,寻求“通用”。具体来说,记者须时刻做好时代记录者、观察者和思考者,带着脑袋下基层,及时捕捉问题。从问题入手,让良方出手,做问题专家,既当啄木鸟又当良中医,关注百姓心病,弄懂社会通病,寻求通用高招。

《山西多渠道解决农村饮水难题》2002-4-8头条、《太原着力建设生态城市》2001-11-2头条、《大寨播绿忙》2002-3-21……这些都是刘杰社长用生命体验“解渴”的作品。刘杰结合自身采访写作实践,向同学们分享感悟:党的新闻工作就是要把人民的渴求放在心上,为人民“解渴”,为人民祈福,为人民呼唤健康和谐美好生活,浇灌出更多让更多人民满意“解渴”的好新闻。他强调时代赋予新闻人使命担当,新闻人带着问题意识,关注百姓疾苦,观察时代发展,就能抓好新闻。

最后,刘杰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一、掌握大政方针,提高政策和理论水平;二、贴心知晓基层群众呼声,了解社情民意基层需求。新闻不是对政策的解读,不是对理论的宣传,而是在生活中发现与理论政策高度契合的新闻事实;三、融合政策理论和基层实情,以真功做好有用新闻。

经过本次讲座,新闻学子对“头版头条的写作艺术——做时代的观察者”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这些知识将在同学们未来的新闻实践中成为宝贵的经验借鉴。(文/陈欢 马芬芬 图/杨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