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3日下午,澳门永利yl6776特聘教授、人民日报社安徽分社原社长、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刘杰老师为2018级新闻学师生带来一场实用的讲座——群体人物的采访与写作。讲座于2010201教室举行,由新闻学专业主任肖叶飞教授主持,马原老师进行了总结,2018级新闻学专业以及中英新闻学专业同学聆听了讲座。
这是2020年下半年新学期的第一场“刘杰故事汇”,刘杰为新升入大三的同学们简要回顾了之前讲座的相关内容,即“怎样把人物写活”。从写活单一人物,到写活人物群像,刘杰层层推进。刘杰老师由从古到今的群体人物写作入手,从《史记》到《人民日报》中两篇有关修路的佳作为切入点,让同学们对群体人物写作报道有了初步的印象,接着深入探究群体人物新闻采访写作的有效路径。
关于群体人物通讯的特征,刘杰将其归纳为三个要点。一是强烈的共同目标意识和血脉相连的共同利益关系。正如《棋盘陀上五壮士》和《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描写的,该群体都有强烈目标意识和利益,即打败敌人,保卫和平,他们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就是群体的行动方向。二是积极的社会认同意识和相互依存的情感交流与沟通。在人民日报曾刊载的《路》和《太行七贤》中,人物群体为修路而体现出艰苦奋斗和奉献精神,在同种精神指引下的人物群体就有了整体性。三是群体内部有头雁和分工,每个成员扮演着各自鲜明角色。但并不是所有群体人物都要有头雁,围绕几个特征展开挖掘和描写,才能写活群体人物。
接下来刘杰为同学们详细阐述了群体人物通讯的写作要求。刘杰提到了一位安徽籍的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刘开渠先生曾说过:“对自己雕刻的对象既要有深入了解,又要有深刻的感情。”与群体浮雕一样,群体人物名作必须在具体的描写中突出事实,突显群体人物品性,展示时代意义;更要在具体事例逼真描写中,张扬群体人物情感交流和认知互动巨大能量;并能够在头雁人物的细致刻画中,突显带头人的责任担当和群体向心力的血肉关联。但同时要注重将“头雁”的行动与群体形成互动,避免过于集中地描写领袖人物,以免喧宾夺主。通过结合刘开渠对于人民英雄纪念碑群体浮雕的创作和实践,同学们意识到群体人物雕塑和写作的异曲同工之妙。
最后,刘杰为同学们带来群体人物通讯的采写攻略。首先通过采写体验和背景介绍对群体人物事迹中的重大事实的艰辛进行挖掘与描述;其次学会运用比较的手法突出人物个性,刻画群体人物丰富情感;最后灵活多变地处理群体人物写作的结尾,使其精妙有力。
讲座结束后,马原老师对此次故事会进行了总结。她说,人物通讯的难点之一就是群体人物写作,在群体人物写作中既不能虚化整个群体,也不能只突出个体,刘杰社长的讲座详细地解答了这个问题,让同学们学习到在群体人物写作中体现时代精神,以启迪自己的人生。“希望同学们能够点燃热情,未来做好新闻工作。” (文/张若楠 图/张若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