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蝉鸣,农田果园的色调日趋饱满,在自然的画廊梦谷里,在一片葱绿之中展现荷都金湖的勃勃生机。坐落于淮安市金湖县吕良镇的三园农庄紧邻白马湖,几年前是一片荒芜,而如今已然成为一片规划有序的生态旅游之地。
走进农庄别墅里,映入眼帘的是古朴中式的木制装修,它使得这座现代建筑与生态自然协调相融。农庄创始人郝又震就是在这栋小别墅的二楼办公室内规划研究,为农庄一点一滴的发展注入心血。是思考的温度,让三园农庄变得诗情画意。除了秉持“绿色、健康、生态”的理念外,墙角处所挂的笔墨诗情,传递出漫长而悠扬的人文气息。
根结盘踞,以自然奠定基础
三园农庄于2014年11月创建。起初,创办人郝又震与好友一同抱着随和的心态,并未预料到农庄越做越大,到如今,已经形成了1000多亩包含农、林、渔等多位一体的生态旅游园。农庄被江苏省农委评为2017年江苏创意农园、被市科协命名为“2017-2020科普教育基地”。
早在产生创建农庄想法的萌芽时,郝又震便毅然决定离开家乡来到金湖。在此前,他从事建筑和绿化,没有任何相关经验,但他明白科学规划的必要和意义。“选择这里我们考察了两年。为了让农庄的发展能够在科学的指导下运营,我们查阅相关资料,确定这里40年来并未发生任何重大自然灾害。我还找了八个领域不同的专家朋友进行实地考察,检测空气、水源和土壤的质量。”郝又镇说道,“刚开始来到这里,是水洼的一片,黏土是个不利因素,但我们想,虽然空气是不能改造的,但土壤可以,所以选择了现在的位置。”
针对潮湿洼地的黏土等问题,郝又震带领团队费劲心力地将三园农庄抬高了50公分的地势,并且非常重视排水系统的完善。近期,农庄还花费了200多万建设排水灌溉系统。是每一步方案和措施有条不紊地进行,才使得农庄在短短三年多时间里发展迅速。即便有最初种植的70亩薰衣草被一场大雨毁于一旦的失败经历,在今天,农庄日益蓬勃的景象也证明了郝又震相信的那句“失败是成功之母”,有坚持,就有希望。
别具匠心,以特色打造品牌
“要创新需要一定的灵感,这灵感不是天生的,而是来自长期的积累与全身心的投入。”郝又镇表示,三园农庄在基本产业落实的状态下,结合自身特色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形成适合农庄的运营发展模式,不仅仅需要长期的内部探索,也需要向其他农庄借鉴经验。
创建之初,农庄尝试了许多的种植方案,在一片土地上试验了无数的品种,只为了在找到合理措施的同时,寻求亮点和新点。稻田画便是其中一种新尝试的形式,即通过种植不同品种的稻田呈现出预先规划的图形。去年,三园农庄便将稻田区域种植成“月牙形”,引来不少游客前来观赏。
在花海种植上,农庄的管理团队也是花了一番心思。最初,团队也和其他农庄一样,把品种相同的花种植一大片,可在实际运营中发现,单一的品种对顾客而言缺乏吸引力,容易造成多种资源的浪费。从顾客角度出发,农庄出台了一套全新的种植方案,开始了从外到内按颜色分层种植——第一层是万寿菊和牵牛花,到最后一层的向日葵,颜色深浅交加,层次分明。
在注重提高观赏性的同时,农庄也十分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形成相关产业链,避免资源浪费,如花卉的二次加工。将薰衣草提炼制作成功效强大的精油,是农庄最初尝试的一项技术转换,由于市场反响良好,很快就投入到玫瑰、罗马甘菊等花卉植物中。另外,郝又震也提出在花海中投资建立观光台、建立婚纱写真拍摄基地等规划。
由于种植的有机水稻品种优良,农庄也曾在江苏省获得“优质大米”金奖。在基础设施的完善中创新,在创新中形成独有的运营特色,在保持特色之际不忘初心,是三园农庄不加刻意形成的发展理念。
如日方升,以真切憧憬未来
从最初“建成康养休闲之地”的目标开始,三园农庄的各类产业在计划下不断向外扩散。除了土地的合理利用,农庄在人员分工方面也已经构成较为成熟的体系,八位技术指导博士也分别在土壤检测、品种选择、气象研究以及农庄构造等领域各有侧重,将农庄策划从粗略到精细。
三园农庄还助力于解决当地人的就业问题,40多个员工均属本地农民,兼顾土地农作物的照料工作。他们坚持“因季制宜”的工作理念,从冬季的修剪到春季的收花收果,细心操作每一步。同时,大量机械化设备的投入,也为农庄的运作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有策略、有计划的运营模式,使农庄逐渐步入制度化和规模化项目的行列。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农庄也存在着某些已知或未知的问题,针对农庄发展的不足,郝又震谈了谈自己的看法,“交通不便是一大问题,农庄需要穿过一段蜿蜒曲折的乡间小道才能抵达,来往人流也很少,我们期待政府的扶持,助力于农庄在交通方面的改进,继而推动金湖县生态旅游业乃至乡村振兴的发展。”
伴随稻花果园的清香弥漫,三园农庄的发展如同最初创办的目的一样纯粹自然,好似远离喧嚣的“世外桃源”。如今,农庄依旧坚持着绿色生态的基调,始终坚持向乡村振兴的目标迈进,它和所处的这片安谧土地融为一体,唤醒了乡野田间的发展希望,是振兴背景下的乡野缩影,是发展长廊中的金湖浅唱。它徜徉未来,静静靠在金湖的白马湖畔。(文/陈丹 徐晨)